OSI7層
OSI7層 細部增加資料的方式
OSI 7層 跟TCPIP4層比較
TCPIP跟IOT應用的層比較
實體網路層中在IOT的各種選擇(資料大小跟範圍的選擇)
更多更細部的"無線"傳輸協定跟範圍限制
應用層上面非常的多協議 各有各的考量跟基礎設定需求
但是光是其中的一個HTTPS跟HTTP就讓全世界熱燒了
一堆工程師都是靠網路活著的
所有的API WEB 等等幾乎現在都是靠HTTP跟HTTPS
攻擊的手法也有幾個簡單的手法
最簡單的DDOS ,FISHING,各種注入攻擊,各種編碼攻擊
防禦的手法也有幾個簡單的手法
著名的白名單,資安的行為預測,各種防護,各種LOG守護
想學可以多逛逛 "暗網"跟"深網"<<<請自行找乾淨電腦GOOGLE 最好連網路都是獨立的
OSI7層敘述說明:
每過一層都會進行數據資料的打包跟檢查以做快速CHECK(這個是資料結構簡稱"查表") 也是因為這樣在每一個技術的突破都可以造成網路速度的強大進展
目前網頁的HTML 超文本協議 就是在應用層裡面的東西
我們在寫的程式裡面就是應用所需的"資料"
每過一層 對於下一層來說 上一層的所有東西都會打包成資料
比方說
應用程式寫:40
應用層:會打包成<html><body>40</body></html>
表現層:加入HEADER
會談層:加入SESSION資訊
傳送層:加入TCP資訊
網路層:加入IP位置
連接層:將數據整體打包
實體層:將資料轉換後加進電流或是WIFI訊波
1.實體層:負責將信息編碼成"電流脈衝"或其它"信號"用於網上傳輸。
eg:RJ45等將數據轉化成0和1。
2.鏈結層:通過物理網絡鏈路供數據傳輸。不同的鏈結層定義了不同的網絡和協議特徵,其中包括物理編址、網絡拓撲結構、錯誤校驗、數據幀序列以及流控。
可以簡單的理解為:規定了0和1的分包形式,確定了網絡數據包的形式。
3.網絡層:網絡層負責在源和終點之間建立連接。
可以理解為,此處需要確定計算機的位置,怎麼確定?IPv4或是IPv6。
4.傳送層:傳送層向高層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網絡數據流服務。
可以理解為:每一個應用程式都會在網卡註冊一個埠號,該層就是埠與埠的通信!常用的(TCP/IP)協議。
5.會談層:會談層建立、管理和終止表示層與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。
建立一個連接(自動的手機信息、自動的網絡尋址)。
6.表現層:表現層供多種功能用於應用層數據編碼和轉化,以確保以一個系統應用層發送的信息 可以被另一個系統應用層識別。
可以理解為:解決不同系統之間的通信,eg:Android下的Line和IOS下的Line可以通信。
7.應用層:應用層協議包括文件的傳輸、訪問及管理協議(FTAM) ,以及文件虛擬終端協議(VIP)和公用管理系統信息(CMIP)等。